找到相关内容1296篇,用时3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显净土方便“化身土”

    往生因。   若依此经,执持名号,决定往生。即知:持名是多善根,多福德也。   昔作此解,人尚迟疑。近得襄阳石碑经本,文理冥符,始怀深信。彼云:“善男子、善女人,闻说阿弥陀佛,一心,专称名号,以称名...赞叹供养即一心专赞叹供养,是名为“正”。又就此正中复有二者,一者“一心专念,弥陀名号,行住坐卧,不问时节久近,念念舍者,是名‘正定之业’,顺彼佛愿故。”若依礼诵等,即名为“助业”。除此正助二行已外,自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4458296.html
  •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禅法与艺术构思理论

    净土:“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闻说阿弥陀佛,执持名号,若一日,若二日,若三日,若四日,若五日,若六日,若七日,一心,其人临命终时,阿弥陀佛与诸圣众,现在其前;是人终时,心颠倒,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...道者,古今之正权也”(《正名篇》)、“道也者何也?曰:礼义辞让忠信是也”(《强国篇》)。因此,他给“虚壹而静”下的定义是:“以所已藏害所将受谓之虚,”“以夫一害此一谓之壹”,“以梦剧知谓之静”...

    黄鸣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74058351.html
  • 禅宗的心灵之道

    极乐世界,净土一方面是是菩萨自身修行所得的报土,另一方面是佛为普度众生所现的化土。但此净土存在于远离现实世界的遥远的西方。为了往生西方净土,人们必须一心地持诵“南无阿弥陀佛”,也就是归依无量光佛、...。 慧能将禅定解释为心地法门:“外离相为禅,内为定[9]”。因为它是心灵本性的呈现,所以它不是有相的,而是无相的。“无所从来,亦无所去,无生无灭,是如来清净禅。诸法空寂,是如来清净坐”[10]。...

    彭富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32158711.html
  • 从楚山的念佛禅谈禅净合一

    详计较义理曲会,但于时中愤愤然。要明这个无字,忽尔一朝悬崖撒手,打个翻身,方见孤明历历,如是现成。”近代的虚云大师也说:“念佛到一心,何尝不是参禅?参禅参到能所双忘,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?禅者,净中...。 《维摩经》中说:“观身实相,观佛亦然。我观如来,前际来,后际不在,今则不住。”《华手经》中说:一相三昧,“以心守摄诸根,心驰散,专念一佛。”同时也念此佛世界之相,然而对于“如来相及...

    李志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60758902.html
  • 楚山绍琦及其“参究念佛”

    ”,参禅与念佛并无妨碍。他尤为重视《阿弥陀经》里“执持名号、一心”八字,“假使专持名号,念念相继,无有间断,或不明谛理,已能成就净身,品位纵卑,往生...;振声一喝”或“叉手默然”,措一词;弟子天溪凝来参时,楚山径问“父母未生前”,几番问答,天溪还欲回答,楚山喊一句“你再道,...

    李四龙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61358908.html
  • 《噶举金鬘传承》中关于阿底峡记述

    金刚等。藉其加持,他在清醒和梦中皆得法教无数。有时在一心的禅修中,亦能清楚观见即将发生之事。他具足三世一切之智。  他驻留西藏时,於满月时分念诵〈如来百字明呪〉,亲见十方诸佛。他继续保持诸佛历历在前...因为自己是个喇嘛便感到骄傲自负,应更专心修习慈悲心和菩提心。他应一心修行,消除业障,积聚资粮,以达证悟圆融无碍的佛性。」  敦巴格西说:「我是一个优婆塞,不懂世法,我无法取代您的位子。」阿底峡回答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14559237.html
  • 念佛禅--一种思想史的读解

    ○二),亦为慧远在世之时。其念佛法门,重讲“执持名号”、“一心”往生净土。但“执持名号”是否为后世学人所理解的口念弥陀,唱佛名号,历来就有不同的看法。如汤用彤认为,“执持”,即为“持念”,与禅定实...了心法优越的一面。德清的说法很有代表性。在〈净土指归序〉一文中,他说道:   心净则土净,所谓唯心净土,是则土非心外。净由一心,苟非悟心之士,安可以净其土耶?斯则禅家上上根,未有归净土者此也。  然...

    龚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54359492.html
  • 中国佛教阶段性的发展刍议(2)

    什么念佛就不是禅呢?禅门说参禅时讲究心要定于一境,而净土宗如《阿弥陀经》说,念佛要一心,这不就是禅的定境吗?心定于阿弥陀佛,以此为所缘境,有何不可?为何要批评呢?所以任何佛法都是佛法,都应互相包容,...绝;四者、当信忠臣正直之谏,无受谗言,以伤正直;五者、节欲贪乐,心放逸。行此五事,名闻四海,福禄自来;舍此五事,众纲举,民困则思,士劳则势举。  《佛说孛经抄》:  器虽粗弊,不可便弃,各有所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3160079.html
  • 人间佛教的蓝图(下)

    中的“一心称名”、“一心供养”,《阿弥陀经》中的“一心”、“一念往生”,都是证明一心一意、心诚则灵。因此,宗教徒对于自己所选择的宗教信仰要忠贞、要专一,当信仰与感情、金钱、事业、前途的选择冲突时,...许多象、弊病因此不断滋生。   佛法著重于内心的净化,它认清世界平等的根本,源于人们内在的无明我执,人类贪求权力、名誉的欲望所致;由于贪染心的占有,彼此就会引起冲突,从而招来不息的斗争。因此,佛教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3860086.html
  • 律制生活--论经忏佛事及其利弊得失

    果真如法而行,不难一心,花开见佛。药师忏是本著《药师经》而来。地藏忏是明代八道人灵峯蕅益大师智旭所述,因他本人,是在二十岁的那年冬天丧父,及闻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,便发出世之心,故在出家之后,深敬...宗教的功能,如果还希望佛教徒们保留若干宗教家的气质,那么对于经忏佛事的问题,谈修正则可,若言废除则断断以为不可。  一、经忏非佛制  经忏佛事,在时下听来,总觉是个太高尚的名词,总觉得比不上讲经说法,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30960403.html